close

20150503關於恆星與青春藍調之三:談台灣電影95%都賠錢,怪自己啦?

 90後國片市場

產業的結構性失衡

 

台灣電影在地理與政治兩個客觀條件下,大量受到日本與中國大陸的影響。從日治時期開始,台灣許多電影工作人員都和日本保持交流,無論是技術上或創作上。直到1949年,隨著國民政府來台,才逐漸出現具備規模的中國色彩電影製片公司。但無論如何,台灣電影產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官方主導(無論片廠,製片,劇本,行銷等)。在1990以前,台灣電影基本上一直受到台灣電影公司、中央電影公司、中國電影製片廠等三家龍頭所把持,市面上充斥大量宣教片(政治正確掛帥)。但可惜的這樣往往扼殺創作的可能與藝術性,也間接讓幕後拍攝技術長期缺乏培養與創新。可以說是先天不良,亦後天不足。

 

在許多人眼裡,台灣人是個沒有國家認同感的群體,這點也能從文化娛樂中,窺探一二。首先,儘管70年代開始,政府以促進台灣電影發展為口號,讓新聞局舉辦金馬獎,在東南亞上扮演著具足輕重的地位。但沒人敢說實話,因為在那時候的華語圈,中共還處於鐵幕時代,大陸人的思想尚屬不開明,相較台灣當時的知識水準是落後的。雖然台灣曾經領先大陸30年,但台灣政府與企業主,一如今日沒有把握這樣的機會,在基礎上扎根打樁。時到今天,台灣儘管有玲瑯滿目的電影XXOO協會,但依舊是處於多頭馬車,各自攻山同的詭異窘境。這也難怪台灣在國際市場上,始終落得單兵作戰而毫無系統組織。

再次,台灣從光復以來,文化產業發展從來都不是選項之一。當然教育洗腦另當別論。加上台灣長期嚴重缺乏智慧財展權與著作權等法令概念,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象。從上,不能保護本土創作的發展;從下,無法培養支持本土市場的觀眾基礎。這一裡一外的重擊,台灣文化活動始終無法脫離弱者的命運,爹不愛娘不疼的狀況下,加上亞洲人崇洋媚外的民族性,台灣文化產物(電影,影視,音樂,出版品等)的發展曲現上,充斥太多的拐點。想想一個人,如果從小就融入在歐美日的漫畫玩具音樂中,又截然對東方社會與歷史毫無概念與興趣,然而,實際所處的環境又截然異於歐美日的世界。這樣的人長大後,如果是創作者,則創作出來的東西,難免令人感到精神分裂(例如:台灣人硬要學美國黑人,就會鬧出許多笑話);若是觀眾,也理所當然對於非歐美日系的作品,不聞不問。

 

第三,無論是商業片或藝術片,對電影圈來講,是有一種共識:賺錢的片跟賠錢的片!然而,愚蠢的台灣政府(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),自1980年左右,由於香港商業電影的興起,台灣新電影逐漸趨於冷僻沉悶,也造成市場上的接受度銳減。儘管台灣的藝術電影在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受到歡迎,但那仍然不足以當作藉口,規避一個現實問題,就是台灣市場根本不在乎此類型電影的發展。加上後來中華民國政府為了經濟發展而加入WTO,幾乎是對沒有希望曙光的台灣電影,再蓋上一支黑手。以市場而論,國片年產量始終維持在15至20部,而票房市占率盤旋在全台總票房2%以下,甚至在2003年時,15部國片的年度票房累積只有新台幣1,500萬元(沒錯,台灣人容許炒房炒股炒地失利,賠上幾百億元,卻打死也不願投資文化娛樂市場。)!而這也是一個怪現象,在所有已開發國家中,台灣是極少數沒有電影工業的國家,甚至可以說毫無文化力的國家(這印象絕非外交部與教育部天天洗腦台灣人,說台灣有多精彩多好玩,事實上根本假象)。

 90後國片市場之二  

沒能魚幫水,何來水幫魚?

 

結構上的失利,間接影響到發行商的成長。例如學甫、麗城、中影、上上、新船、學者、龍祥等公司,因經營困難而分身乏術,又如何直接維繫電影產業(支持台灣片廠拍片或提供各種中小型獨立劇組發展機會呢?)這也難怪他們一個又一個,將重心轉移至有線電視產業。事實是,台灣文化產業近乎是個空砲彈,但對政府而言,需要作樣子給人民交代(奇怪的是,人民明知道政府在欺騙,倒也毫無反應,畢竟政府是拿納稅人的錢在浪費!)。

 

儘管近年來,政府出資及主導的「電影輔導金」成為一個鼓勵台灣電影產業及發掘台灣電影人才的方式,但其中的效果,仍然難以兌現。原因不外乎來自台灣電影過去歷史上的原罪。儘管近年東風漸起(中國市場開發),加上旅美台裔回流(好萊塢依舊種族歧視與亞裔長期在美處於弱勢,以及美國市場高度競爭),或受到李安影響(但李安根本不是台灣培養出來的導演),從海角七號開始,國片又逐漸死灰復燃,但面對2010後中國電影市場的迅速擴張,台灣電影是否能融入這股亞洲新勢力(畢竟同文同種是先天上的優勢),抑或故步自封而成為曇花一現?

 邵氏電影系列  

結語

 

談了這麼多結構上的問題,最後再看執行面上的問題。台灣電影竟然缺乏技術(燈光效果,3D動畫人才,攝影人才,配樂製作,剪接人才,服裝,美術,場景等無一不缺),就暫時無法滿足好萊塢等級的要求。但新一代的台灣電影(由1970後才出生的我們)著實正在改善之中,還是需要觀眾們的支持。而目前的演員演技的不純熟,也會大大限制題材上的發揮。(例如動作片裡面需要全全到肉的特技演員,武打演員等。雖然台灣演員是另外一個非常令人詬病的問題,這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。)

 

但對於有心從事電影產業的台灣人,我們除了堅持努力下去之外。只要能多一位觀眾的支持,對我們都是非常大的鼓勵!最後,還是叮嚀各位觀眾,無論您喜歡台灣電影,韓國電影,美國好萊塢還是歐洲電影或日本動漫等等,請拒絕盜版!以行動付費觀賞電影,才是更有資格批判的人!也是尊重工作人員的一種方式!(說真的,我非常討厭那種看免錢電影,又嫌電影不好看的人。)

邵逸夫與旗下明星  

arrow
arrow

    馬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